1、首 都, 琼布拉(Bujumbura)首都布琼布拉(Bujumbura)人口33万(2012年)是布隆迪政治、经济及文化中心。布琼布拉旧名乌松布拉。在国境西部,坦噶尼喀湖东端北岸。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2至26℃左右。城市背山面湖,气候宜人,景色优美,市内树木葱翠,花团锦簇,旅游设施不断扩充,是发展中的游览城市。
2、布隆迪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内陆国家,全称布隆迪共和国(Republic of Burundi)。它位于非洲大湖地区,与卢旺达、坦桑尼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,首都为基特加(Gitega),但经济中心是旧首都布琼布拉(Bujumbura)。
3、地形地貌:布隆迪境内多高原和山地,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,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,因此有“山国”之称。国土面积:国土面积27834平方公里,相对较小。行政区划:全国划分为1个直辖市和17个省,政治首都为基特加,经济首都为布琼布拉。人口与民族 人口数量:截至2023年,布隆迪人口约为1290万。
4、布隆迪是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内陆小国,全称布隆迪共和国(Republic of Burundi)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这个国家: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布隆迪地处非洲大湖地区,与坦桑尼亚(东、南)、刚果(金)(西)、卢旺达(北)接壤,西南濒临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。
5、政治方面,布隆迪有政治首都基特加和经济首都布琼布拉。该国总统是国家元首,现任总统是埃瓦里斯特·恩达伊施米耶。人口与文化方面,截至2024年人口为1337万,由胡图、图西和特瓦三个民族组成。官方语言是基隆迪语和法语,国内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。
6、布隆迪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一个内陆国家,全称布隆迪共和国,以其高原山地地形和“山国”之称闻名,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,首都为基特加(政治首都)和布琼布拉(经济首都)。地理与气候布隆迪北接卢旺达,东、南邻坦桑尼亚,西靠刚果(金),西南濒临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。
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世界第二大钻石生产国。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,经济以农业为主,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%以上。农业、采矿业和制造业在马达加斯加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工业基础非常薄弱,严重依赖外援。该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,主要由于普遍的腐败和反复出现的政治不稳定。
南苏丹是世界开发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,故其自然生态保存相对完好。 布隆迪 布隆迪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,为农牧业国家,主要的支柱产业为咖啡和茶,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,人口多,资源贫乏,无出海口。
世界十大弱国冰岛,这个北欧国家以“三高”著称:福利高、税收高、政府支出比例高。冰岛地理位置偏僻,领土面积狭小,仅比我国浙江省稍大。圣基茨和尼维斯,全国人口仅7万,面积267平方公里,资源稀少,农业规模小。
世界十大弱国 世界十大弱国说法一,冰岛,冰岛作为北欧国家。这个国家的特点是“三高”:福利高、税收高、政府支出比例高。冰岛孤悬于大西洋之上。冰岛不仅地理位置偏僻,而且领土面积也相当狭小:冰岛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只比我国的浙江省略大一点。
索马里联邦共和国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半岛,国土面积63万平方公里。该国曾是英国殖民地,直到1960年独立。索马里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,但其拥有空军、陆军、海军以及警察,总人数约6万多人。 中非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,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。
布隆迪是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内陆小国,全称布隆迪共和国(Republic of Burundi)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这个国家: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布隆迪地处非洲大湖地区,与坦桑尼亚(东、南)、刚果(金)(西)、卢旺达(北)接壤,西南濒临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。
文化与生活落差大 布隆迪是非洲中部欠发达国家,人均GDP仅约259美元(世界银行2022年数据),文化习俗与中国差异巨大。当地实行一夫多妻制虽非法但民间仍存在,且女性需承担繁重家务与农业生产。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基隆迪语,语言障碍可能导致日常沟通困难。
布隆迪是一个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家,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。以下是关于布隆迪的详细介绍:地理位置与邻国:布隆迪面积约为78万平方公里,北与卢旺达接壤,东、南与坦桑尼亚交界,西与刚果为邻,西南濒坦噶尼喀湖。
布隆迪,一个位于东非内陆的国家,面积虽小,却拥有独特的自然美景与和谐的社区氛围。初见布隆迪,第一印象是它的微小。在地图上寻找,几乎与周边国家相比,如同一颗被遗忘的珍珠,静静地坐落在坦葛尼喀湖畔。然而,一旦踏上这片土地,布隆迪的美丽与独特便跃然眼前。布隆迪的自然风光令人赞叹。
布隆迪全称布隆迪共和国,是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内陆国家,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,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,被誉为“山国”。 地理位置布隆迪北接卢旺达,东、南邻坦桑尼亚,西靠刚果(金),西南濒临坦噶尼喀湖。该国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,赤道以南约3°-5°,是非洲地理过渡带的重要节点。
布隆迪共和国(The Republic of Burundi),简称布隆迪,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。北与卢旺达接壤,东、南与坦桑尼亚交界,西与刚果(金)为邻,西南濒坦噶尼喀湖。境内多高原和山地,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,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,有“山国”之称。
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。它北与卢旺达接壤,东、南与坦桑尼亚交界,西与刚果(金)为邻,西南濒坦噶尼喀湖。布隆迪虽然国土面积不大,但所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特点。其地处非洲内陆,周边国家环绕,坦噶尼喀湖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地缘优势,在交通、贸易等方面都有着一定意义。
布隆迪是位于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的一个小国家,国土面积27834平方公里,人口数量为1052万,人均GDP只有 286美元,是世界上最穷的之一。从未间断的内战是导致布隆迪贫穷的最大原因,整个国家几乎完全依靠国际援助才能生存下去。
1、布隆迪自1999年2月开始申请加入东非共同体,2006年5月开始入会谈判,10月4—9日举行政府层高级别的技术谈判,11月29日正式获准加入,历时7年多。
2、东非共同体(英文:East African Community,简称 EAC)是由肯尼亚、乌干达、坦桑尼亚、布隆迪和卢旺达五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。该组织于2001年由肯尼亚、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阿鲁沙成立,总部也设于阿鲁沙。2004年,三国签订条约,成立关税同盟,于2005年1月生效。
3、东非共同体关税同盟在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,旨在建立一个单一关税区,实现东非地区的区域贸易发展。关税同盟的核心任务在于消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,统一对外关税,将东非五个国家融合为一个统一市场和投资目的地,增强经济规模。2007年6月,卢旺达和布隆迪加入东非共同体,并在2009年7月加入关税同盟。
4、然而,由于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和经济摩擦加剧,该组织于1977年解体。1993年,三国开始恢复合作关系,并于1999年签署《东非共同体条约》,决定重新成立东非共同体。2001年,东非共同体正式成立,总部设于阿鲁沙。2007年,布隆迪和卢旺达两国正式加入,成员国增至五个。
5、年1月,三国举行东非共同体正式仪式。2001年11月,东非共同体议会和法院成立。2004年,三国签订条约成立关税同盟,于2005年1月生效。2007年6月18日,布隆迪与卢旺达两国正式加入东非共同体,成员国增至5个。
6、年6月,布隆迪和卢旺达两国加入东非共同体,使成员国数量增至五个。东非共同体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,并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,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,成为非洲区域合作组织中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