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平流曲是陕西农村具有代表性的地区,民风淳朴,经济条件一般,交通便利,资源相对贫乏(比之中国南方、东部以及陕北,大城镇),主要产业应该还是农业,种秋麦两料(以冬小麦、玉米为主)。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大有潜力可挖!流曲镇镇情简介 富平县流曲镇位于古顺阳河迥流弯折处,故称流曲。
地理位置与人口:流曲镇位于富平县城东北向约20公里,地处古顺阳河迥流弯折处,因此得名。辖区内有13个行政村,109个村民小组,农户7850户,总人口达到3万人。耕地面积广阔,共计4万亩。镇域地貌特征为南北两塬,中间川道,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。
陕西富平流曲中学是一所教育质量高、师资力量强、设施完善的省级标准化高中。以下是具体评价:历史悠久,教育重镇:富平县流曲中学创建于1958年,历经数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当地教育的重镇。2007年,该校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,这体现了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认可。
在城镇建设方面,流曲镇是富平县的示范点之一,镇内拥有东、南、西、北和北新街五条主要街道。镇内设有百货、蔬菜、布匹、废旧钢材、木材、粮食、农贸和畜牧八大交易市场,为商户和居民提供了便利。此外,还有210余家个体工商户和25个驻镇企事业单位活跃在此,为镇域经济注入了活力。
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位于古顺阳河迥流弯折处,故称流曲。爱女桥位于蜿蜒曲折的顺阳河上,至今还留着一座石拱桥的裂痕,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爱女桥遗址。传说是当地民众为了感谢一位爱民的官员而自发修建的,关于这爱女桥有着一段神奇的故事。据说明朝嘉靖年间,富平县出了个大官叫孙丕扬。
富平县流曲中学创建于1958年,历经数十年的发展,已成为当地教育的重镇。2007年,该校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的审核,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。作为教育局下属的全额事业单位,流曲中学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。学校位于富平县流曲镇北新街,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。
向警予 (1895-1928)中共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。原名向俊贤,笔名振宇,土家族,1895年生于湖南湘西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。她排行老九,有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,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。因与蔡和森之妹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、毛泽东。
向宠:三国时期,襄阳宜城人,蜀国将领。 向秀:西晋时期,玄学名士,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,散骑常侍,为竹林七贤之一。 向拱:宋代,怀州河内人,大臣。 向宝:明朝,江西省进贤人,大臣。 向侃:明朝,巢县人,永乐年间中举,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,后升任监察御史,一度又出为知府。
向 荣:四川省大宁(今巫溪)人,清代将领 向海明:扶风(今陕西凤翔)人,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。向敏中:开封(今属河南省)人,北宋大臣。向子諲:临江军清江人,字伯恭,号芗林居士,宋代大臣、词人。向子韶:宋朝开封人,字和卿,元符年间进士。子韶不屈而死,谥号忠毅。
福建平和县长乐乡的历史沿革清晰可溯。1958年,长乐乡设立长乐公社,经过社会体制的不断演变,于1984年转变为长乐乡。1993年,长乐乡再次经历行政区域的调整,分立出秀峰乡。这一时期,长乐乡的地理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,行政建制的调整旨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,促进地方发展。
福建平和县长乐乡的历史沿革如下:1958年设立长乐公社:长乐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,当时设立了长乐公社,这是长乐乡社会体制演变的起点。1984年转变为长乐乡:经过不断的体制演变,长乐公社于1984年正式转变为长乐乡,这一变化标志着长乐地区行政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。
截止2019年1月,平和县下辖16个乡镇(场),分别是:小溪镇、山格镇、文峰镇、南胜镇、坂仔镇、安厚镇、大溪镇、霞寨镇、九峰镇、芦溪镇、五寨乡、国强乡、崎岭乡、长乐乡、秀峰乡和安厚农场。
南胜镇、文峰镇、坂仔镇、大溪镇、霞寨镇、芦溪镇、安厚镇、五寨乡、国强乡、崎岭乡、长乐乡、秀峰乡。平和县辖下辖16个乡镇(场)、240个行政村、16个社区居委会、12个作业区,2571个自然村。截止2015年常住人口54万人。平和城镇化程度33%,县城面积3平方公里,人口3万人。